河湖连通环城绕,水系翔鱼生态归

作者:谢秋皓(女) 文字类优秀奖

   创作说明:水, 是生命的源泉, 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加深,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流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把河流与人体比较,一条河流及其支流就犹如一个人的身体, 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并互相依赖。因此,水系连通就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果没有了水系连通, 河流生命将消亡;如果河流某一部位水系连通消失, 河流的那一组成部分也不再健康。因此,水系连通性是影响河湖健康的重要因子。它在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和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功效显著。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就要确保河湖水系的连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目标。

河湖连通环城绕,水系翔鱼生态归

水, 是生命的源泉, 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极端水灾害事件呈现突发、频发、并发的严重趋势,全球水资源形势十分紧张。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仅约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经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加深,城市化的加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流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果把河流与人体比较,一条河流及其支流就犹如一个人的身体, 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并互相依赖。因此,水系连通就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果没有了水系连通, 河流生命将消亡;如果河流某一部位水系连通消失, 河流的那一组成部分也不再健康。水系就是某个流域内大大小小不同的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它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水系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湖泊、海洋或消失于荒漠。

河湖水系是陆地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水资源形成与演变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措施的分蓄洪水需要水系连通才能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水系连通才能实现;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系连通具有重要影响。水系连通可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也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分配。没有连续的水流, 河道生态需水量和通航水深就无法满足。如果水系不连通, 湿地将会消失, 河流的蓄泄能力就没有保障, 水资源开发也无法深入进行。水系连通性还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水系连通性越好, 水流的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都会增强。河流生态系统在自身的演替发展过程中, 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与周围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 它们之间的交换方式与血液的物质交换方式相似。没有水系连通, 水生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水系连通性是影响河湖健康的重要因子。

早在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加快使水资源需求逐渐增加, 人类开始对河湖进行改造,推动了水系连通工程的建设。这些建设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三大运河。再观中国河流水系发展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利大国、农业大国,因此水利建设中不乏一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例如,在公元前256年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 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需水量增加、城市供水压力增加, 已建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无法满足水资源需求, 促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再次兴建。2010年1月,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提出“河湖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2013年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尽快建设一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展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

近年来,在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水系工程当属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了。武汉市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5%,居全国城市之首;湖泊星罗棋布,数目达166个,面积达779平方公里,被誉为“百湖之市”。“大东湖”生态水网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是以国家级风景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为中心,由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的江、湖、港、渠构成的水网。“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旨在修复城市湖泊景观,形成以武昌“六湖”为景观核心,以湖泊周边湿地及绿地为屏障,以外围山林、城市公园、大型绿地系统为基础,以连通港渠为生态走廊的城市生态系统。择水而居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也是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一种向往。改善水环境无疑会刺激水体周边地产的发展, 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创造休闲舒适的娱乐环境。根据规划,到2030年,以长江、汉江、府河为边界构建四片生态水网,基本实现江湖相济、水网相连的健康水网格局,江河以及所有湖泊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到2049年,武汉江河湖库水质全面优化提升,水生态系统持续健康运行。

河湖水系连通是一项将“死水”变为“活水”的创举。其在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和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功效显著,同时,水系连通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水系连通性越好,水流的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都会增强。除此之外,水生生物多样性也需通过水系连通来实现,没有水系连通,水生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湿地生态环境也是流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生态环境离不开水流,保持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种类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河湖水系连通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河湖水系连通实践必须因地制宜,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在充分节水、保护资源和减少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规划兴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其次还必须系统考虑,统筹利弊关系。河湖水系连通要从系统角度出发,针对“为何连、能否连、如何连、连通后怎么样、如何管”等问题,全面评估连通后的效益与影响,统筹协调河湖水系连通的各种利弊关系,科学确定连通方式,充分发挥连通效果,有效规避连通风险,尽可能将水系连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最后,必须重视生态文明,维护河湖健康。河湖水系连通要重视维持连通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护河湖健康,传承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河湖水系的连通和整治要特别重视与区域发展和人文环境的结合,强调连通的洪水空间、休闲场所、人文特色和水景观等功能。

“河湖连通水丰沛,鹤飞羊欢生态归。花鲜荷青沃野风,水系美景迷人醉。”这是我们对于河湖水系健康的共同愿景,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源在祖国大地之上流淌,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