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在贵阳成功举行

2007-08-21 15:11


    第九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16日至18日在美丽的西部城市贵阳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武警水电第一总队、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发起,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主办,中国国电贵州公司、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宜昌黑旋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宜昌天通泵业有限公司、天津市水利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基础处理和施工专业委员会协办。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陈赓仪同志、武警水电指挥部原总工程师梅锦煜少将为会议论文集作序,并向大会致以祝贺。专委会顾问著名水利和地基处理专家孙钊、李允中,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专委会主任委员夏可风,副主任委员王明森、丛蔼森、刘勇、傅文洵、董建军、蒋振中,秘书长肖恩尚,副秘书长张金接、焦家训和委员(资深专家)19人,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会议组织主办和协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各有关单位、制造厂商的领导或代表等,共计174人,参加听会的人数超过200人,是本专委会历史上到会人数最多的盛会之一。

    会议收到论文110余篇,编辑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论文集,收入论文93篇,计73万字。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郑治、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锦屏一级水电站副总设计师陈秋华分别作了《贵州水电开发与地基处理》和《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基础处理》的学术报告,共有25人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的论文集和代表们的发言内容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当今中国水电工程水泥灌浆和边坡支护的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在水泥灌浆方面,许多论文阐述的成果反映了我们在发扬光大传统技术的同时,应工程需求努力实现自主创新、综合创新,从实践到理论,理论用于实践,将我们从事的专业技术推向更科学、更经济、更高效。更科学的灌浆技术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大会交流的《灌浆理论与实践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孔口封闭灌浆法讨论》等一组文章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提炼,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值得更深入工作和思考的东西。更经济的灌浆技术需要我们在灌浆材料、灌浆工艺上推陈出新,利用日新月异的材料、机械、电子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会议交流的特种灌浆材料、高强接缝灌浆料、高掺粉煤灰混合浆液等文章反映了这一成果。而关于龙滩水电站、光照水电站等大坝坝基固结灌浆的几篇文章,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了工艺技术改进和创新,对缩短施工工期、保证施工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更高效的灌浆技术的范例。

    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边坡支护特别是高边坡支护问题越来越突出,预应力锚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锚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会议论文集中的25篇文章既有支护设计、计算分析,又有锚固机理试验研究,更有许多工程应用实例。反映了近些年来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技术发展的成果。各种新型锚索形式,如无粘结、全程防锈、压力分散型、拉力分散型、拉压分散型锚索,超长、超深、超大吨位锚索等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手段,大大地增强了我们整治和处理不良地质条件的能力。

    本次会议还有一些设备厂商的经理参加,他们适应工程技术的需要,研发了许多更好更新的设备,十分可喜可贺。

    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应工程而生,在工程中得到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水电建设的发展大好时机的到来,灌浆技术和边坡支护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工程任务繁重。今后我们要:①面对高承压水裂隙、架空地层及深厚覆盖层等复杂工程,继续重视灌浆机理和新型灌浆材料的研究,②重视灌浆和边坡支护的施工工艺和机具开发,③从基础处理的经济、高效方面下功夫,更多地走出国门,借鉴国外先进、实用的基础处理理念,④灌浆是隐蔽工程、多学科交叉工程,我们要关注学科信息化技术,重视信息记录反馈、资料整编和质量评价。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我们多家单位共同组织和主办,联合起来力量大。这是我们应当记取的经验。

    明年本专委会化学灌浆分会将在长江三峡工程举行第十二次学术会议,届时欢迎大家前往参加,交流化学灌浆技术,饱览三峡水库风光和大坝泄流的壮丽景色。

    应水电十局的邀请,初步商议,本专委会主持的第十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在四川都江堰市举行,届时邀请各位前往开会,研讨交流学术成果,同时观赏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美丽风光。(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