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1990年9月26日在湖北武汉市召开成立大会,原名减灾研究会,1994年改为减灾专业委员会,挂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04年起,调整挂靠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
第三届主任委员为张志彤,秘书长黄朝忠;第四届主任委员为张志彤,秘书长周一敏;第五届主任委员为张志彤,秘书长邱瑞田;第六届主任委员为田以堂,秘书长邱瑞田。
2025年3月20日,按照《中国水利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经中国水利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同意减灾专业委员会和水利水电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合并,合并后名称变更为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与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
二、本届情况
第六届于2018年换届,主任委员田以堂,秘书长邱瑞田。2022年11月,主任委员变更为姚文广,秘书长变更为田以堂,委员80余人。
三、业务范围及主要活动
减灾专业委员会以科技服务减灾为宗旨,始终围绕国家防汛抗旱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业务范围:
(1)组织制订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组织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
(3)征集评议、审定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学术专著和科普书刊;
(4)跟踪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科技动态,参与编写本专业的《水利学科进展年度报告》;
(5)推荐优秀科技成果参加评奖;
(6)开展专题调研、科技咨询等活动,推动科技进步;
(7)组织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发现并推荐优秀科技人才。
主要活动:
(1)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每年3—4月举办,每届论坛主题围绕当年国家防汛抗旱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科技在防汛抗旱领域的应用情况与研发成果。论坛通过“产学研用”交流互动,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实现需求与研发对接,已成为我国防汛抗旱领域信息化建设最具权威性的论坛。
(2)减灾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学术年会每年10—11月举办,围绕防汛抗旱减灾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防汛抗旱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同期举办全国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展演推广会,采用“实景演示+展示”形式,展示交流国内外防汛抗旱前沿技术和优秀成果,成为行业内各方凝聚智慧、共商合作的重要平台。